/yq20/info/1022/

沈正华:拳拳报国心,一生赤子情

发布日期:2021-10-17 浏览量:

拳拳报国心,一生赤子情

沈正华

晚年时,父亲曾回忆自己的过往,我渐渐了解了植根于他内心的报国心是如何萌芽、生长,并陪伴他一生的。

小学五年级时,“九·一八事变”爆发,自幼饱经生活艰辛和时局动荡的父亲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宣传抗日,他个子十分矮小,站在凳子上宣讲,别人才能看到。从围观群众不时爆发的掌声中,“爱我中华”的信念便开始在他心中扎根。父亲读高一时,抗日战争爆发,这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高二只上了一个月的课,便开始颠沛流离的逃难,国家的危亡进一步催生了他强烈的家国情怀。1939年报考大学时,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父亲填的三个志愿都是工科,最终顺利考入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一年后由于缺乏学工科所需的经费支持而转入物理系,毕业时即有机会留校任助教。

1947年,父亲被推荐留美,参加美方面试时一切顺利,直到最后一个问题:“你对美国怎么看?”他答道:“美国人民是友好的,给了中国人民很大的帮助;可是,美国政府不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坦诚的回答最终使他失去了这次留学机会。大学毕业后,特别是到北京大学工作后,他交往了一些同样具有爱国热忱且有志于投身科学的同学和朋友。他们中的一些人赴美留学,大洋两岸的分隔并没有阻断他们讨论时局与学业的书信往来。建国后,父亲写信介绍国家的新气象;在北美的同学表达的则多是早日归来报效祖国的渴望,其后他们中的多数人陆续回国,在各自的岗位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作为爱国的知识分子,国家昌盛、学术自由、人民安康是父亲那一代人共同的追求,他们终其一生的诚挚友谊也在此基础上紧密缔结。

父亲一生热爱科学,一直希望能有深造的机会,从事向往的研究工作。上世纪50年代早期,他作为青年骨干教师,本有机会赴苏联留学,但最后把机会让给了同事。1956年,国家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需要大力充实科研力量。当时,钱三强点名要调父亲去中国科学院,父亲自己也非常想去,但北大校方不同意;父亲服从组织的安排,放弃了继续深造和做科研的机会,最终在教学与行政岗位上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父亲始终殚精竭虑,除了做好北大的工作外,他还做了很多“份外”的事,如中国物理学会、CUSPEA项目、博士后基金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学生物理竞赛等。离休之后,父亲仍笔耕不辍,投入较多精力的是西南联大校史及北大物理百年史。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他深知实事求是地总结经验教训、弘扬优良传统对启迪青年一代的重要性。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父亲提议去看历史博物馆门前矗立的倒计时钟。当我们祖孙三代人一同站在夜幕下的天安门广场上,父亲精神矍铄,他为积贫积弱的祖国终于抛弃百年屈辱、走向繁荣富强而欣慰。同时,他也希望后辈能够体验、传承他对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赤子情怀。

沈克琦先生与作者(右一)和外孙女(中)在香港回归前夕的天安门广场上


作者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沈克琦次女

本文发表于《北京大学校报》第1587期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