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法德科学家A. Fert与P. Grunberg分享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发布日期:2016-06-21 浏览次数:
俞大鹏 提供

瑞典Nobel奖委员会10月9日17时45分宣布,法德科学家Albert Fert与Peter Grunberg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真是众望所归啊。其中,Fert教授就出自我获得博士学位的法国第十一巴黎大学(Université Paris-VI,或Université Paris-Sud: http://www.u-psud.fr) 固体物理实验室 (Laboratoire de Physique des Solides:http://www.lps.u-psud.fr/)。我1989年到该实验室求学时,Fert教授刚刚在1988年发现了GMR效应(M. N. Baibich, J. M. Broto, A. Fert, F. Nguyen Van Dau, F. Petroff, P. Etienne, G. Creuzet, A. Friederich, et J. Chazelas, Giant Magnetoresistance of (001)Fe/(001)Cr Magnetic Superlattices, Phys. Rev. Lett. 61, 2472, 1988.)。在实验室十字形大楼的顶上,Mott先生的女婿、著名固体结构缺陷之父—Fridel教授捐建了一个咖啡厅,供大家在工作之余休息和讨论,可能很多科学的火花就是在闲聊中找到灵感的呢。那个时候,在每天喝咖啡的时间经常可以咖啡厅里遇见Fert教授,他显得挺平常、非常平易近人,没想到会是今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GMR效应使得小型高密度硬盘得到广泛应用,并促进了自旋电子学的飞速发展。真不简单,该实验室自1991年以来,已经两次获得Nobel物理学奖了,另外一位是软物质之父Pierre Gilles de Gennes教授(1991),他领导的Orsay液晶研究小组在60年代曾闻名于世界。实验室另外一位搞有机超导的Denis Jérôme教授在2001年差一点点就获得Nobel奖啦。他们都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该实验室具有获得Nobel奖潜质的科学家好像还大有人在。法国人持之以恒、潜心治学、二十年磨一剑的态度应该值得国人学习。什么时候咱们中国才能出一个Nobel奖获得者呢!

图1 1993年10月6日,作者在南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报告厅做完博士论文答辩后,举行答谢会
(Faire un pot!)。右边为大导师Maurice Kléman教授(de la médaille d'Or du CNRS);左为二导师
Louisette Priester教授。一日为师, 百年为父,我当时给导师敬的是国酒北京红星牌二锅头。

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艾尔伯-费尔简历:(来自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中新网10月9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今天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以表彰他们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

艾尔伯-费尔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已婚并有两个孩子。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艾尔伯-费尔目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费尔从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1995年至今则担任国家科学研究中心-Thales集团联合物理小组科学主管。1988年,费尔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同时他对自旋电子学作出过许多贡献。

费尔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取得多种奖项,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1997年获欧洲物理协会颁发的欧洲物理学大奖,以及2003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金奖。

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皮特-克鲁伯格简历:

德国科学家皮特-克鲁伯格1939年5月18日出生。从1959年到1963年,克鲁伯格在法兰克福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学习物理,1962年获得中级文凭,1969年在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88年,克鲁伯格在尤利西研究中心研究并发现巨磁电阻效应;1992年被任命为科隆大学兼任教授;2004年在研究中心工作32年后退休,但仍在继续工作。克鲁伯格在学术方面获奖颇丰,包括1994年获美国物理学会颁发的新材料国际奖(与艾尔伯-费尔、帕克林共同获得);1998年获由德国总统颁发的德国未来奖;2007年获沃尔夫基金奖物理奖(与艾尔伯-费尔共同获得)。

图2 20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法国科学家艾尔伯-费尔和德国科学家
皮特-克鲁伯格2007年在日本东京的新闻发布会上 (图片来自新浪网)。